希望的田野|中方县太坪村:稻螺共养蹚出生态致富新路
2025-07-17 15:12:5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杨丽群 | 作者:陈攀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2575

中方融媒7月17日讯(记者:陈攀)盛夏时节,中方县铜湾镇太坪村的稻田里一派生机盎然。层层梯田水光潋滟,稻秧郁郁葱葱,拨开丛丛水草,随处可见乒乓球大小的田螺吸附其间,呈现出一幅“稻在水中长,螺在稻下游的生态画卷。

“今年4月投放的2000斤螺苗,现在长势正好!7月16日,铜湾镇太坪村党总支书记杨隆茂弯腰捞起一把田螺向记者介绍,“从投苗到采收只要五六个月的时间,周期短见效快,最关键的是生态效益好。

太坪村地处铜湾镇最为偏远的山区,山高路远、产业薄弱,如何盘活生态资源、带领群众致富,一直是困扰镇村干部的难题。今年,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,村“两委”经过多方考察,决定利用当地优质山泉水资源,发展稻螺综合种养——田螺清除杂草和浮游生物,其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天然养分,这种创新模式形成“田清杂草—螺肥稻田—稻护田螺的良性生态循环,且全程不使用化肥农药,产出的田螺肉质鲜美,稻米也达到有机标准。作为村里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,50余亩稻螺共生田采用“水稻+田螺”立体种养模式,预计9月迎来水稻丰收季,11月迎来田螺丰收季。

“我们的生态米能卖到10元一斤,田螺6元一斤,市场供不应求。杨隆茂翻开账本向记者展示,语气中透着自豪,“目前已与5家餐饮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,年产值预计达10万元。”

产业兴则百姓富。稻螺养殖基地采取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模式,带动32名村民就近就业。长期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杨圣贵算了一笔账,“在基地务工每天有200元收入,一年能增收2万多元。

在铜湾镇内的农家乐和餐饮店,铜湾田螺一直是客人必点的招牌菜,产自山区的田螺经过大厨的爆炒焖煮,散发出诱人的香气。短视频博主“铜湾妹陀”正对着镜头大快朵颐,“这田螺肉质紧实弹牙,带着山泉水的清甜,绝对是‘舌尖上的铜湾’!如今,铜湾田螺已形成从种养到加工、餐饮的完整产业链,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“金名片

“今后,我们将推广太坪村生态种养新模式,计划明年发展稻螺综合种养500亩,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,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,让更多群众吃上‘生态饭’。铜湾镇党委副书记王亚龙说。

责编:杨丽群

一审:杨丽群

二审:李莹

三审:谌澄锋
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